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 帮孩子推开幸福生活的大门

帮孩子推开幸福生活的大门

济南网视讯:

雷夫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他用这颗心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有的是公平、关爱、体谅、耐心、信任,没有强权、呵斥、急躁、谩骂和伤害。正因为雷夫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他能在现行的不完美的美国教育体制下,找回教育的真谛,既避免了急功近利,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而教,又能立足自己脚下的土地,顾及到决定孩子眼前利益的高考,正可谓心如磐石,风吹不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付出、坚持、收获。他让56号教室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自己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让我们看看雷夫通过自己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什么吧。

一、读万卷书,了解美丽的世界,构筑精神家园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从阅读开始的。雷夫没有将学生困在教科书里,而是引领学生大量阅读经典。他认为只限于基础读本只能走进死胡同,无论教育子女还是教育学生,要想培养健康、快乐、智慧的人,要想他们成为心胸开阔、拥有独立思想同时能与他人分享思想的人、成为善良、丰富和高贵的人,大量的阅读是必须的。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发孩子对阅读的热爱是每个老师的职责。雷夫说:“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彼的一项活动。”当然,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一方面,他为孩子们选择、推荐好书。“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历年获奖作品、“凯迪克大奖”的名单和图书馆的书单通常是他选择的来源。另一方面,他采取双管齐下的做法,根据孩子们各不相同的阅读基础和能力,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为初级水平的孩子准备一些特别简单的段落,同时让个别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培根曾经说过,“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精确。”56号教室的孩子每月都要上交一篇“阅读心得”。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学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甚至连书中的主角都会弄错,雷夫批阅一次读书心得通常都要花上一周的时间,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经过一年的努力,孩子们一年都能阅读10至12本好书,上交优异的读书报告,这一切很辛苦,但“报酬”很丰厚。孩子们不仅仅提高了阅读、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读写为将来的生活奠定了基础。

在第56号教室,学生每天比其它教室的学生早到2个小时,下午放学后再继续多留一个小时,周末、寒暑假,学生自愿到教室读书,当然雷夫也在陪伴他们读书。他几十年如一日,让56号教室的学生阅读经典,而其他的教师“一律用相同的教材用相同的进度来教学。很多不会教的老师因为这种组织化的管理而受惠,然而用心教学而满怀热忱的老师却倍感拘束。依照莫名其妙的规定,我们再也不能向学生介绍影响深远、富有挑战性的文学作品。这等于所有的老师因部分教师的无能而受罚,但蒙受最大损失的是无辜的学生。”让我感动的是,为了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读书的安全空间,他每天12小时都呆在教室里,他这样说:“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联想到我们的教学,严格要求集体备课,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作业,统一的要求。一方面限制了有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的老师的发展,就像很多老师所抱怨的“被管死了”;另一方面对学生不利,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只是挂在了嘴上。

再联想我自己的教学,尽管我十分重视和学生的阅读,在学校里争取了领导的支持为学生建立了英语阅读阅览室,每星期让学生有一节课的自主阅读时间,也曾为学生在课堂上补充很好的阅读资料,但教学实践缺乏总体的统筹安排、缺乏阶梯式递进的设计,对学生阅读成果的检查和有效评价更为欠缺,读得多,写得少,输入多,输出少。当然,这与课时少有关系,但这不应该成为理由,主要的理由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

因此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学校为了孩子能打破一下条条框框,如果有些师生早到校请给他们打开办公室和教室的大门,如果一些师生放学后想继续学习工作,请不要急着将他们赶走,如果师生有一些创新的想法和做法,请给他们一些鼓励。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二、行万里路,走进真实的世界,体验真实的生活

目前的中国,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为高考做准备。凡与高考有关的就学,与高考无关的就不学。孩子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课本学习和特长练习上。考进了大学,甚至大学毕业还不能独自面对社会,连找工作和找对象都由父母来帮忙。56号教室的孩子则不然,他们行走世界,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会了生活,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旅行中的方方面面的准备是渗透在平日的课堂教学里的。比如,56号教室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制度和“月底拍卖会”活动,开学第一天孩子们会申请合适的各种职位,他们学会了收入、支出、节省、账务管理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终身受用的技能,以及努力、勤俭、珍惜等好的品质与习惯。另外,出游前孩子们都要对目的地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必要的礼仪知识进行掌握。正是有了这些丰富的知识和精心的准备,他们的旅行不单纯是旅行,而是学习的引申,独立成活的前奏。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彬彬有礼,举止得体。在走廊里他们不会大声说话,很少在房间里看电视,离开饭店的当天会留下感谢的纸条和小费给打扫人员。乘飞机时他们知道按姓氏字母的顺序排队……

我们有很多到国外旅游的团体,包括很多成人表现却不尽人意,公共场合说话声音最大的是我们,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是我们,宾馆里将电视机声音调到很大的是我们,不按顺序挤上公交车、不排队吃饭的也是我们。扪心自问,平时我们是否将这些如何做人的细节问题融入到教学中了?有些问题确实不是孩子的错误,错在家长和老师。

三、生活不仅仅需要面包,还需要甜点

最近看到一个句子“做一个人比做一个人类机器好的多(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being than to be a human doing)” 颇有感慨。经常听到有人说发达国家的人民是在“生活”,我们是在“活着”。话虽说是难听了些,但是细思量起来,我们除了让学生在校学习以外,没有给他们闲暇时间,不允许爱好和兴趣,甚至在某些学校剥夺了他们的体育课时间、课外活动时间、美术课和艺术课的时间。他们走出校门,又如何能有一种美丽高贵的人生?

雷夫曾经说他希望他的学生不仅身体强壮而且心智强大(physically, mentally and emotionally strong)。他在每周二教工开会时,会给学生放选好的经典电影,每年让学生表演莎士比亚戏剧,把历史课和自然科学上得津津有味,亲自领孩子们去观看棒球比赛,和学生们一起玩摇滚乐,因为他坚信接触艺术的孩子将来会更快乐、更成功,品行也会更好。雷夫在一次回答中国教师提问时说:“艺术教育与诺奖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艺术活动的话,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如果说知识和技能能让我们赚取“面包”的话,艺术气质则能给我们的生活增加“甜点”。没有“甜点”点缀的生活是无味的;没有艺术点缀的人生是无聊的。

读完《56号教室的奇迹》,想从脑海中搜寻合适的词语来概括雷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做者(doer),因为他30年来一直在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又感觉雷夫是个“圣徒”,也觉得他是个“智者”。还是觉得用周国平先生“那个用头脑思考的人是智者,那个用心灵思考的人是诗人,那个用行动思考的人是圣徒。倘若一个人同时用头脑、心灵、行动思考,他很可能是一位先知。”来描述雷夫,更为贴切。帮孩子推开幸福生活的大门,满怀信心看着一个个孩子走到这扇大门里面,寻找属于他们的幸福,这就是雷夫,让孩子们充分信任的雷夫。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