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济宁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 因企制宜分类采取六种运作模式

济宁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 因企制宜分类采取六种运作模式

大鲁网讯 今年上半年,济宁市总工会针对石材加工、建筑等一些县行业协会的特点,确定了由各行业协会作为企业方协商主体单位,相关镇街、部门工会为协商职工方主体单位,作为双方平等协商的责任主体,经多轮协商,最终确定了石材加工行业企业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600元,职工人均工资增长5%。这是该市工会因企制宜、创新模式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的主动实践之一。
  今年以来,济宁市总工会通过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创新性提出了工资协商三方指导、要约行动独立协商、工资协商磋商干预、工资协商援助制度、工资协商“党政主导”、工资协商“条块结合”等六种协商模式,并依据企业所有制形式、规模大小、行业类别、所在区域等因素,制定规范了国有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五种工资专项合同文本,受到企业和职工欢迎。
  工资协商三方指导模式。由国资、人社、工会负责确定本地国有企业的工资增长幅度区间。各企业根据上级增长幅度区间,经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与企业代表依法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该模式主要用于大中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并为此专门制定了标准最高、要素最多、内容最全的工资集体协商国有企业工资集体合同文本。
  要约行动独立协商模式。以企业为单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与企业代表依法进行工资集体协商,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发出邀约函,启动协商程序。由企业劳资双方共同协商直接确定本企业的工资增长幅度。该模式主要用于外商投资(控股)、规模以上股份(民营)以及其他整体规模、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他们为其配套推行了外商投资企业工资集体合同文本和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资集体合同文本。
  工资协商磋商干预模式。对农民工聚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建筑业、餐饮业等服务业,由行业协会与多方有关机构磋商后,对本行业内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增长实施干预,直接确定本行业内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最低增长幅度。
  工资协商援助制度模式。对于集中在某一地区、数量较多、难以开展协商的中小企业,他们采取由当地的雇主组织、工会组织、政府部门组成中小企业工资增长援助领导小组,给予其工资集体协商的帮助、指导、协调,并指导推行了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文本。
  工资协商“党政主导”模式。针对中小非公协商主体缺失问题,他们突出“党政指导、工会运作”的工作格局,采取由本地党政主要领导组织发动,并与区域内企业推选行政方协商代表,由所在区域工会向企业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并组织实施了区域性党政主导模式。
  工资协商“条块结合”模式。针对企业行业组织的缺失、行业工会不健全的实际,主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优势,围绕规范行业企业工资标准,适当提高工资收入等重点,由上级工会组织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基层工会积极配合,通过行业性条块结合,共同推动建立行业集体协商机制。如:个别县在目前大蒜行业现行质量技术标准要求高的前提下,企业工会与行政进行协商,确定了2016年度大蒜行业包装工计件工资指导标准。对企业职工设立了每月150元的质量奖、140元的安全奖,并实行每年70元的工龄工资制度。同时,考虑到不同企业的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正常、效益较好的企业,着力围绕提高工资、福利水平进行协商,明确了今年工资增长不低于15%的目标。对比较困难的企业,重点围绕不减少薪酬、福利,保障工资支付进行协商,实现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双满意”。
  截至目前,济宁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稳步有序推进,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共有建会企业14796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14048家,建制率为94.9%。中小企业共有6895家,现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414份,覆盖企业6426家,建制率93%。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广泛开展,建立健全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体制机制,畅通了职工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得到了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认可与欢迎。(纪功轩)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