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 教师须做学生读书的贵人

教师须做学生读书的贵人

济南网视讯::

这个学期,我和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了十六本书:《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草房子》《德兰修女传》。王开岭的《当她十八岁的时候》《亲爱的灯光》《每个故乡都在消逝》。安房直子的月光童话系列5本。张丽钧的《生命的暗示》《让我在鲜美的时候遇上你》。

我很高兴,为我的选择,为我的勇气,也为我的坚持,更为我的信念。

李希贵先生说,“阅读是语文的生命”,我同意他的观点。我以为读书是语文的本源,是语文教学的根。可惜学生的读书在实际学习中已经大打折扣了。如李镇西老师所言,我们的学生基本是不读书的。纵观现在的学生读书,除了课本后要求读的那几本名著,他们的读书已没了章法,基本上就是自由式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曾这样概括当下青少年的阅读现状:功利性阅读多,情趣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图像阅读多,文字阅读少。显然这种读书是粗糙和低效的。顶多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更遑论打下精神的底子了。

缺少底气,缺少勇气,缺少计划,缺少指导,缺少时间。我以为这是目前我们语文教学在学生读书方面存在的通病。和美国的中学教育相比,我们最大的不足是学生的阅读量少的可怜。我甚至以为我们的教育输在了学生读书上。

张文质先生说,如果教师依然在读书,教育就有希望。我说,只有教师在不断地指导学生读书,教育才有希望。

在学生读书的黄金时期,我们的读书指导与要求却没有跟上,这是教育的悲哀和不幸。2013年7月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主编,被读者誉为“精神明亮的人”的王开岭先生在接受《语文报》记者采访时说:“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我的建议都是增加阅读。我个人觉得,现在的语文教学,似乎过于计较每篇课文的深度分析与挖掘,有‘开采’过度和‘玩术’的嫌疑,在某个点滞留太久。我以为,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不是沉湎和钻研,而是‘旅行’式的阅读,要移动,当你有了足够的里程,当你领略了足够多的精神风光之后,你自然会清楚每一段里程的意义,你才有自己的鉴赏力和感受力。”王开岭的这段话既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弊端,也指出了语文学习的路子,真是旁观者清啊。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如何奠基?就语文学习而言,我以为就是要激励、指导学生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读书习惯和兴趣,让他们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最美的姿态和生活方式。倘若孩子在没有老师和家长过问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拿起书来偷着抢着去读去看,这个孩子的语文就算学好了。当他们在不断阅读的时候,精神美学的光亮也一定在沐浴照耀着他们。生命的能量自会汇聚,成为他们前行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做学生读书的贵人。

要做学生读书的贵人,教师须注意修炼三个功夫。

一是加大自我读书的力度。毋庸置疑,中国的教师已成为不读书的群体之一了。许多教师常年不看书已不是秘密。为了应付检查许多教师临时突击抢做读书笔记的情形,时常让我觉得滑稽可笑。对于读书,教师是冷漠的。许多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说白了就是一个摆设。成了“形而上”的东西。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好好学习用功读书,而自己却不读不看,这是一种尴尬和虚伪,是一种嘲讽和耻辱。可怕的是,如果教师不读书,又怎样去指导学生读书呢?我们有这个底气和能力吗?我们还有读书的感召力吗?林格先生以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智力,而是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学生。无论是传递精神能量还是做灵魂的工程师,离开广泛的阅读,一切都无从谈起。李镇西老师说:“我们读书一是为了学以致用,更主要的是为了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我们作为人应有的精神世界。我们的灵魂饱满充盈了才会有精神的感召力。”教师要做读书的种子,只有教师热爱读书才会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才会有指导学生读书的能量。毋庸置疑,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本身传递的就是一种正能量,而且这种能量无疑是巨大的。

二是读书需要勇气。叶澜教授说:“总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把控着我们的课堂。”今天,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了。因为“这双手”,很多教师被吓住了、胆怯了、退缩了。在学生的读书上忍让了、放弃了。教师将教学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教材和有限的书目上,而丧失了让学生读书的勇气。甚至有教师以为让学生读书会浪费教学时间,会影响学习成绩,会牵扯到成绩背后的一些所谓“重要东西”。这是教学的功利性在做怪,是一种短视行为和小我意识。

读书需要勇气,就是需要我们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只要认准的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要坚信在所有的教育方式中,读书是最好的精神之旅,是最好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的课堂搞各种模式各种课型,其实读书课就是最不应忘却的重要的课型之一。让读书回归课堂,让读书回归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真正的读起来,做一个忠实的读书人,是有良知的教师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是教育的使命和振兴国家的大举。这勇气还表现在学校和各科老师的全员参与,共同营造读书的氛围上,表现在对学生读书的大力支持上,表现在考试的改革和创新上,表现在教学评价的规范和引导上。

印度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一书中说:“你只有在悠闲的时候才能学习,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才能发生。”我的理解是,让学生读书,最大的勇气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有了时间,才能保障学生读书。学生也才会在书中轻松自如地沉潜书中留恋徘徊。

三是读书需要智慧。让学生读书绝不是我说你读这么简单。需要我们用智慧引领和开发;需要计划、甄别、点拨;需要系统和层进;需要和学生分享读书的体验和快乐;需要我们的付出,甚至透支。这其中,我觉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最关键的。因为要让孩子买书,要让孩子读起来,物质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学会沟通,要善于赢得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其次是如何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这需要我们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我以为要让学生真正读书,首先要搞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卯足功夫。不要以为让学生读书,就是课上少讲甚至不讲。其实,让学生读书是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成长提出了新而严峻的期望。

2013年暑假培训使我感受最深,受到强烈冲击的一个词就是“整合”。 这是2011年新课标语系中最具种子能量的一个词语。如何整合?这是个重要课题,也牵扯到了学生的读书问题。因此,无论从新课标精神还是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重新审视自我,定位自己,摸准语文教学的时代脉搏。教材必须讲但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在理念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探求简约、高效、节时的教学路数,才有可能为学生的读书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才可能把学生的读书真正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实现语文教学的突围。

责任编辑:JNQSS